2020回顾
2020年,是安庆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众志成城,克难奋进,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奋力夺取“防疫”“防汛”胜利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第一时间构建起生命至上的救治机制,全方位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严密防线,实现了83名确诊患者全部较快康复,自去年2月17日以来连续337天无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
入梅以来,我市遭遇历史罕见的雨情、水情,全市累计投入人力49.4万人次、抢险物资2.3亿元,有效处置险情5731处,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5.3万人,实现了人员“零失联”“零死亡”的目标。
决战决胜三大攻坚战役
以精准方略收官脱贫攻坚。紧盯1.03万剩余贫困人口和“三户一体”重点人群,挂牌督战、重点督办。着力构建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着力巩固就业扶贫等“十大工程”成效。现行标准下67.6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
以铁的纪律狠抓污染防治。积极实施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纵深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严格落实“十年禁渔”任务。全面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5000多个。
以系统思维防范重大风险。扎实推进金融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持续深化“平安安庆”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实施“铸安”行动,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
全面落实年度重点工作
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六稳”“六保”工作,深化了“四送一服”专项行动,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以丰补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增幅居全省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增幅居全省第5位,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以上。
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力推“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5.8%。孕育数字经济,发力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20%。大力招商引资,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58个,到位资金938亿元。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滨江片区CBD和ECD等项目破土动工,天柱山机场改扩建主体工程完成,滨江大道等20条主次干道相继开工,老城区主次干道雨污分流改造基本完成,安庆四中圆梦校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安医大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正式挂牌,安庆会展中心已经封顶,市博物馆建成开放,海吉星物流园一期投入运营。
统筹农业农村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品牌粮食生产基地80万亩,推广稻渔综合种养40万亩。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增亿元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大力推进“三农”资源开发利用,推出20条全域旅游精品线路。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标升级,小水电供区农网改造启动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扎实推进。大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农村社区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扎实做好援企、稳岗、扩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6.7万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组建城乡教育联合体114个。深化医卫体制改革,推行基层医务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制度。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加强社会安全保障,基本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覆盖,我市成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
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桐城、宿松、迎江入围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完成。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国家安全、地震、气象、涉台、保密等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2021部署
2021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十三次全会精神,围绕“进百强、上台阶”的目标要求,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社会安定和谐,奋力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庆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毫不放松开展疫情防控
●坚决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扎实防线,健全四级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落实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等工作机制,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体系,构建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加强救治、防护、隔离等应急物资储备,筹建区域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
硬招实招推动科技创新
●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开展“四大行动”,加快形成创新型企业群。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首位产业的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
●构建“科技成果+市场需求+金融服务+产业基地”全链条转化协作机制。在汽车、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开展50项重大科技专项等计划,建成线上线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实施宜城英才集聚工程,集聚和留住更多面向首位产业和未来产业急需的优秀人才,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教授(博士)柔性全覆盖。启动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市创建工作。
凝心聚力加快园区升级
●实施千亿产业引领工程,推进百亿企业培育计划;实施产业金融协同发展工程,加快政府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实施数字经济培育工程。
●实施开发区争先进位工程;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行“标准地”制度,完善综合评价体系、要素保障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安庆经开区跨越发展。瞄准加快形成千亿园区目标,聚焦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两大板块,优企业存量、拓企业增量;加快推进高铁新区建设。
●推动安庆高新区蓬勃发展。瞄准加快形成千亿园区目标,聚焦化工新材料和医药两大板块,开展精准招商;加快推进山口片区综合开发。
●推动市筑梦新区创新发展。瞄准科技创新综合体、数字产业集聚区、未来产业策源地的发展定位,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安庆云谷、安庆工业大脑、5G创新应用实验室赋能扩面,新引进数字核心产业项目20个以上,创建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个专业孵化平台。
久久为功致力城市建设
●扎实推进滨江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安庆之星”等在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推进集贤关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安庆港基础设施和皖河新港铁路专用线建设。
●开工建设主城区至高铁新区快速通道等项目;实施城区道路沿线环境整治;推进8个片区污水综合整治,改造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推进特色街区、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和改造。
●构建市县一体“城市大脑”生态体系,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完成“6+3”城市治理数据库建设。
全面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编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接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和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全面转向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工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努力打造长三角重要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实施美丽乡村升级工程,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健全土地流转服务网络;探索建立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千方百计引导消费需求
●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打造智慧型城市商圈;支持农村商贸流通数字化升级和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加快消费供给能力提升;支持发展会展经济。
●实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工程,积极参与长三角港口联盟建设;加快打造高铁新区、综合保税区等战略性物流基地;大力发展保税物流、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推动网络货运集聚发展。
深入持久建设平安安庆
●实施“1+9+N”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程;深入开展金融环境治理;扎实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市。
●积极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市,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加强化工园区安全保障;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机制;加强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建设等。
●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积极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技能提升、创业补贴等政策措施,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救急难”机制;落实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常态化增长机制。
●实施基础教育创优工程,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主城区集团化办学和合作办学。实施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升工程,推动全市域“三医联动”和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大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扩大公共文体服务供给;积极创建国家级戏剧文化生态保护区,办好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实施营商环境创优工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向基层延伸;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深入推进林长制改革。
●实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行动,深化开发园区合作共建,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园区合作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推动政务服务等高对接以及公共服务合作共享。
●实施交通枢纽建设工程。建设“轨道上的安庆”“高速上的安庆”“航道上的安庆”和“翅膀上的安庆”。
●实施开放平台拓展工程。确保综保区顺利通过验收,做实加工制造等“五大中心”,引进2家以上加工贸易型龙头企业;提质增效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完成整车进口1000辆以上。
更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
●深入推进能源消耗“双控”行动;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积极倡导绿色生活。
●严格落实“五控”措施,加强污染物源头治理;开展地下水污染全面防治行动;开展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行动。
●实施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巩固长江全面禁捕成果,开展江豚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落实26个沿江废弃矿山修复任务。
“十三五”完美收官
经过全市上下一年接着一年的奋力进取,“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特别是持之以恒以“构建产业新体系、打造美好大宜城、满足人民新期待”为施政着力点,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产业、交通、城区、乡村等发生历史性巨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五年来,经济发展呈现质变
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预计三次产业比从13.6:50.9:35.5调整到9:45:46。
产业体系重塑了新的格局。全市已形成10个百亿元首位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了11.2个和8个百分点。
园区建设转向了更高质量。12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全部推行了赋权赋能体制改革和新一轮园区拓展,首位产业研发平台实现全覆盖,产业首位度达到51.9%。
五年来,城乡面貌极大改观
中心城市能级实现跃升。中心城区面积已从85平方公里拓展到155平方公里。城市快速通道已外成环内成网。城市商业实现了从传统百货到大型连锁超市到城市综合体到城市CBD的梯次升级。“一湖九河”水系全面综合治理。
城镇村庄建设各美其美。沿高铁与沿高速路的新县城布局各自展开,老城更新、新城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城市管理的短板逐渐补齐。624个省市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因地制宜,17个国家传统村落得到有效保护,城乡环卫一体化全面实施。
重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合安高铁通车、安九高铁在建、六庆高铁开工;岳武高速、望东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天柱山机场航站楼改扩建。下浒山水库建成投用,破罡湖东站等“一规四补”重大水利工程实施,华阳河蓄滞洪区项目启动建设。
五年来,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升。预计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6万元和1.5万元;累计完成民生支出1768.7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74倍;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实施;孤残儿童、残疾人、困难老年人等特困群体救助政策有效落实。
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功,市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学前教育普及率走在全省前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前两年实现县域全覆盖;市域医疗服务能力逐年提升,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加快建设;体育强市创建扎实开展;养老事业蓬勃发展。
平安安庆建设成绩斐然。安全生产工作连续五年全省先进,扫黑除恶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方阵,“雪亮工程”覆盖全市城乡,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五年来,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重点领域的改革取得突破。“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省前列;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覆盖;投融资改革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林长制改革不断深化。
重大平台的建设取得进展。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安庆港口岸扩大开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全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综合保税区先后获批并加快建设。
重要战略的实施取得成果。被定位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和区域重点城市;积极响应中部崛起国家战略,被定位为带动皖西南、辐射皖鄂赣交界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被定位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五年来,行政效能全面提升
努力打造政治型政府。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政府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会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深做实。
努力打造法治型政府。以立法议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制定8部实践急需、具有安庆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建立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推行行政案件群众公议,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
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化解了一批群众高度关注、急切期盼的涉众型历史遗留问题。实施市区19个还建点建设,解决了12000多套包括长达十多年拆迁未安置群众的住房问题;集中根治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的“难办证”问题。
努力打造廉洁型政府。累计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02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26人,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1029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73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得到一体推进。
“十四五”全面擘画
《安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锚定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提出的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的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和带动皖西南、辐射皖鄂赣交界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进百强、上台阶”的目标要求,明确了今后五年安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大工程、重大行动和重大项目。
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庆
到2025年,经济总量达到4000亿元以上、跻身全国百强市行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中心城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到2035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
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完善公、铁、水、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多向立体、互联互通、发达高效的交通枢纽,到2035年,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加快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高地。到2035年,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增长极。
加快建设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消费中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高质量的供需体系,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提升融入双循环的区域能级,到2035年,成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加快建设践行长江大保护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态样板。到2035年,全面绿色转型树立新样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安庆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加快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幸福家园。到2035年,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平安安庆建设达到新水平,人的全面发展、全市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更高质量的发展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着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到2025年,构建产业新体系迈出重要步伐,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均达到35%以上,上市公司力争达到30家以上,形成汽车、化工新材料2个千亿和一批五百亿级首位产业集群。
着力构建更具生命力的城镇体系。到2025年,打造美好大宜城取得重要进展,中心城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达到40%,经济强县建设取得突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
着力构建更具吸引力的生态体系。到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空气与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单位GDP能耗完成省定任务,成为长三角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体育健身、休闲度假的重要目的地。
着力构建更具辐射力的开放体系。到2025年,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城市地位进一步稳固,开放平台能级全面提升,成为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最优的城市之一。
着力构建更具向心力的服务体系。到2025年,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5%,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达到40%,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着力构建更具影响力的治理体系。到2025年,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应急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更加健全。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在育新机中行稳致远
找准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方位,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于变局中开新局。
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到2025年,更好融入国内产业体系,制造业占比进一步提高,质量强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省际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基本建成。
努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链接。到2025年,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基本实现,进出口总额翻一番以上,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