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人大代表 > 代表风采 >
代表风采

美德,在善举中熠熠生辉

发布时间:2014-01-10     阅读次数: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样的经典话语,更是被国人奉为日行一善的“圣经”。不过对于安庆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怀宁县明月矿山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邵明而言,他对行善有着更深的理解与感悟,在他认为,行善就像永不熄灭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这光的传播即是爱的流动,这样的流动不仅不会对这份爱和这份能量本身有任何损耗,而且在延伸之中会产生放大和倍增效应。
生活窘迫,使他幼小的心灵埋下行善的“种子”
1962年出生于怀宁县石镜乡石镜村(现石镜居委会)的吴邵明,在7岁时,就开始背起粪箕四处捡猪粪,然后上交至生产队换取工分;8岁时,就和母亲一道上山打柴,以备越冬之用;9岁时,就跟随父亲前往位于月山镇的326地质队,帮助父亲在弹棉絮时拉线。其实还有比这令人心酸的,小邵明在走村串户时发现,广大农村还有许多人家比自家的条件更为艰苦,他们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腌糠菜,遇到天灾人祸,只能听天由命,而他们是多么地希望有人来雪中送炭呀!吴邵明感慨地回忆说:“小时候我有三个渴望:第一个是过年时能够美美地吃顿肉,第二个是可以坐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第三个是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可在现实生活里,他的这三个渴望都存留在深深的遗憾里,尤其是后者,开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行善的“种子”。
诚信经营,使他倾心的企业绽出美丽的“花蕊”
吴邵明自从16岁正式走向社会之后,先是师从父亲学习弹匠两年,紧接着烧过5年的石灰窑,尔后开拖拉机和大货车长达13个春秋,从此人生之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我之所以后来选择矿山资源的开发,这与我烧石灰和跑运输的经历是完全分不开的,所谓‘经历就是财富’,这是至理名言。”在烧制石灰时,吴邵明凭着对知识的悉心钻研,一块石头拿在手中,他就大概知道其纹理、硬度和质地。无论奔走在乡间小道中还是疾驰在柏油马路上,吴邵明几乎天天都在与石头打交道,并且在矿产品销售过程中开阔了眼界,了解了行情,于是他在1998年毅然改行,创办了怀宁县明月矿山开发有限公司。十多年的顽强拼搏,十多年的滚动发展,倾注了吴邵明心血和汗水的企业开始绽出美丽的“花蕊”,公司由开始的注册资金1000万元达到现在的5700万元,固定资产超亿元,旗下设有2个铁矿、1个选矿厂、1个重质碳酸钙超细粉厂,企业员工达到了200余人,临时工也有上百人之多。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无论在逆境中拼搏还是在顺境中崛起的吴邵明,始终把诚信经营作为企业的生存之本。明月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向国家缴纳各类税费达到8000多万元,先后多次获得“安庆市先进企业”、“安庆市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强单位”、“A级纳税信用单位”等荣誉称号;吴邵明自己在2011年还被表彰为“安庆市劳动模范”,2013年1月当选为安庆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
乐善好施,使他无私的奉献生发熠熠的“光芒”
不过,吴邵明真正引人注目的,并不是他这些颇具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而是他持之以恒地谱写着新时代爱的华章。“我个人认为,人生在世有两件事迟不得,一是‘行孝’迟不得,二是‘行善’迟不得。”吴邵明强调说,行善和行孝的性质事实上是一样的。“不要说等我很有钱或很有时间时再去行孝行善,我们要把行孝行善当作一种日常行为,而不是一种形式。慈善不仅仅是一种善举,也是一种美德,我希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去做一些对于自己是举手之劳却又能帮助他人的点滴事情。”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他毫不犹豫地将慈善公益变成了他人生中的又一项事业。
有人说,资助一个50岁的人,你会温暖他的晚年;资助一个30岁的人,你会帮助他掌握生活技能;而资助一个10岁的人,你可能会帮他找到幸福的钥匙。由此不难看出,捐资助学是多么的重要。吴邵明对学校的发展尤为关注,早在2005年,石镜中心学校进行教学大楼改建,资金缺口较大,当时的明月公司因为海螺公司的落户,需要让出厂地拆迁至外地重建,可他二话没说,立即拿出5万元现金送到学校领导手中。2011年教师节,他再次向石镜中心学校捐资10万元,对校园的环境进行美化,对学校的软件进行升级。当地的老百姓无不感触地说:“吴老板真是关心教育的有心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有活干、能上学、吃饱饭、居有屋、病有医、老有养”,这是老百姓心中的一项幸福标准。作为一名负责任、有良知、敢担当的企业家,作为代表群众利益的人大代表,吴邵明有着深厚的民生情怀。2008年,他先后捐款14万元给吴冲、团冲、邓林等村民组修筑水泥路,其善举激发了广大群众的修路热情,彻底改变了3条道路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为解决三义、双柳两个村民组80多户居民吃水难问题,他于2009年和2010年先后两次主动出资40多万元,修建了泉水塥并建造了专用水塔,安装了通往各家各户的自来水管道,使当地的群众吃上了纯净的自来水。2011年初,为解决石镜小区400多户用水难问题,他再次出资20多万元,自己派遣专业施工队,在小区附近河滩上开挖一个新的池塘,采用混凝土浇筑并用石方砌好。2012年6月,他免费为黄墩镇良加村修筑了800米长的水泥路,在建成通车时,村民们说什么也要让吴总的车第一个走上这条道路。“建设民生工程含糊不得,我们派遣具有资质的施工队进行施工,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同时也能节省一定的工程成本。”在谈到修桥铺路、改水改电等民生工程时,吴邵明总是津津乐道。
对五保户、特困户、孤寡老人、伤残人员等弱势群体,吴邵明更是把他们记在脑中,放在心上。三义组80多岁的特困户程学礼,妻子离世,女儿出嫁,加上伤病缠身,只能卧病在床,吴邵明知道情况之后,主动捐资1万元帮他治疗,目前程学礼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特困户陈金凤的房子摇摇欲坠,吴邵明一次出资3万元,将其房子修葺一新。特别是踏水村的胡德祥,因病发突然,无钱医治,其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向吴邵明进行求助,他二话没说就拿出6万元,并且在腊月二十七亲自驾车将其送往上海救治,由于抢救及时,胡德祥的病情很快转危为安。现在身体恢复得很好,其家人为此感激不尽,逢人便夸:“我家德祥的命是大老板吴邵明给抢救回来的,我们永远都忘不了他的大恩大德!”
在大灾大难面前,吴邵明更是身先士卒,奉献爱心。汶川和玉树大地震之后,他在第一时间代表明月矿山开发有限公司,分别捐款12万元和10万元。他的这一善举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扬,同时也受到了大家的赞颂,但他却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尽一点绵薄之力,也是责任所在!”
 “党是伟大的,我要永远感恩;政府是坚强的,我要坚决听从;政策是英明的,我要好好运用;企业是自己的,我要做大做强;财富是社会的,我要尽情回报。”从企业家华丽转身为慈善家的吴邵明,其善举美德告诉我们:一时一事之“善”,有如细流;一行一业之“善”,有如江河;一生一世之“善”,则如汪洋;泊泊然,汩汩然,凡浸润之处,皆为泽被,此乃“上善若水”之境!我们要让这种“上善若水”成为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团体自发的行为,内在的需要。也唯有如此,慈善才能真正成为一股推动社会前行的力量,成为一种支撑我们时代高歌的精神。
(钱续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