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人大期刊 > 常委会会刊 > 2013第3期 >
2013第3期

关于我市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3-11-06     阅读次数:
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
(2013年5月31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常委会今年的工作安排,5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胡南亭副主任带领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我市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察看了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帝雅艺术品有限公司、安庆市博物馆;听取了市文广新局关于我市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围绕我市文化建设发展现状、下一步发展方向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建设发展现状
自2005年我市被批准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文化安庆”,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统筹规划、指导我市文化大发展。2012年,我市出台了《中共安庆市委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庆市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意见”和“规划纲要”的出台,对加快建设文化安庆、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二是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全市重点领域文化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我市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
三是文化基础设施较为齐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建成了黄梅戏博物馆、黄梅戏艺术中心、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安庆广电大楼、安庆图书城等重大文化设施。目前全市建成的博物馆有9家、文化馆有12家、图书馆有9家、乡镇综合文化站有154家、农家书屋有1961家。公共文化设施均免费对外开放。
四是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培育出安庆五千年工艺品美术公司、帝雅艺术品有限公司、桐城佛光铜质工艺品公司等骨干文化企业。建成五千年文博园、孔雀东南飞文化产业基地、桐城印刷包装基地、孔城老街、望江挑花基地、安庆书刊市场、数字影院等文化产业基地。同时拥有一批以黄梅戏为特色的演艺院团。
五是艺术精品不断推出。先后创作出一批优秀新剧目,如黄梅戏《独秀山下的女人》、《榴花不开盼哥回》、《徽州女人》、《寸草心》等等。图书《父子宰相》、《方以智传》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六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进展。《安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并获省政府批准。完成陈独秀墓、谯楼、世太史第、熊成基、范传甲烈士专祠、探花第、明伦堂、江西会馆、铁砚山房、天主堂等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目前我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6处。拥有6个国家级、2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5名国家级、9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七是民营剧团成绩卓著。怀宁县新声黄梅戏剧团2005年被中宣部、文化部评选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凤英剧社2007年经省文化厅推荐,参加中国演出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十大演出盛事活动,从全国各地选送的100多个农村城镇基层演出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唯一金奖——“最佳农村城镇基层演出金奖”,2008年又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选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望江县长江黄梅戏剧团,常年在浙江省演出,年演出500余场,年收入350万元左右,是安庆市民营黄梅戏剧团中发展最好的一家。2012年12月9日被《光明日报》作为民营戏剧的生存与发展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在50多个黄梅戏剧团中,有近1/4的剧团获得全省“百佳剧团”的称号。
二、当前我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其中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我市博物馆是全国重点博物馆,为省级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及少先队教育基地,承担着全市文物的收藏、研究、展示、宣传及考古调查等各项工作。投资兴建一座现代化智能型综合性博物馆,是当年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必备的条件之一 。自2005年起,市政府在向市人代会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分别提出“着手迁建博物馆”、“加速推进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新博物馆”、“大力推进市博物馆建设”和“争取开工建设市博物馆”等。在今年1月7日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2013年重点工作又提到“推进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建设。”市政府还于2008年、2010年分别举行过两次象征性的开工建设仪式。但时至今日,博物馆仍然没有一点开工建设迹象。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的建设也同样存在这种情况。这些重点公共文化设施迟迟得不到建设,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影响了上级对我市相关工作的考核和认定,也与
我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称号极不相称。
二是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发展负重前行,需要扶持。该院是全国唯一以戏曲剧种命名的艺术类高职院校。学院升格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招生规模、提升教学质量、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但由于学院底子薄,当前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日常运转资金紧缺、基建资金到位不足、后续工程亟需跟进建设、教师队伍严重不足等。
三是黄梅戏艺术人才培养出现断层。主要是黄梅戏作品的编剧、作曲两个专业人才缺乏很突出,这就影响了黄梅戏作品的推陈出新。要在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均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
四是民营黄梅戏剧团发展总体趋于萎缩。目前全市经登记注册的民营黄梅戏剧团有52个,从业人员2000人左右。而最鼎盛时期全市约有200家民营剧团,从业人员5000人左右,演出市场遍及全国20多个省份。如何发展民营黄梅戏剧团,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需要政府在政策上予以帮助、支持。
五是县(市)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专业人才缺乏,人员老化。全市各县(市)区的文化基础设施由于民生工程的实施逐步得到改善,但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不能满足广大群众需要。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县(市)区除新建的文化馆(站)外,其他的文化馆(站)房舍陈旧,无专业设施,甚至无房,有名无实,不能正常开展活动。一些图书馆图书存量少、更新慢。部分县区无演出排练场地和表演场地。专业人才缺乏,人员老化现象是各县(市)区文化馆(站)普遍存在的问题。除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人才严重缺乏外,群众文化专业人才也严重青黄不接,普遍缺乏,导致许多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组织,培训指导群众文化活动更是无从谈起。乡镇文化专干兼职过多,专干不专,大部分文化专干不能从事文化工作。
六是部分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如望江挑花工艺品生产和桑皮纸的制作,都存在产业规模小,年产值较少,经济效益较低,发展步子不快的现状。
七是文化基础设施经费、和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不足。调研中发现,各县(市)区对城区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相对不足,对基层文化站的投入更是微乎其微,基层文化站没有活动经费。一些县区对基层文化站建设和农家书屋建设的配套资金,也都一拖再拖,不能兑现拨付,导致一些文化站、农家书屋不能及时建成使用。一些山区广电村村通工程,由于地处边远,工程资金投入大,难以如期完成覆盖任务。文物保护经费缺口大,许多需要重点保护的文物因为缺乏经费而任其自生自灭,如太平天国英王府的保护工作,年年都有人大代表建议、各界人士呼吁,但因为缺乏经费,太平天国英王府的保护工作始终搁置一旁。
三、对我市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我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特别是近现代以来,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均在安庆发生或留下史迹。加快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文物保护、恢复、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改变我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可说的很多、可看的很少这一局面的唯一途径,也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必要举措,更是落实文化强省、文化强市应有的实际行动。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要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摆上安庆协调发展的重要位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一个地方而言,文化它又是一个地方的门面和招牌,关系到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一方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以建设和谐文化为平台,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文化既作为“软实力”,成为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同时文化又是经济发展的硬支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极具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大力彰显安庆文化,是我市崛起的一个平台。要努力把文化建设打造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民生工程,继续组织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下基层进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未成年人公益性上网场所)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步伐。特别是博物馆建设,是我市2005年之前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市政府承诺建设的项目。市政府应该言而有信,兑现承诺,今年务必开工建设博物馆,不能再拖。
要加强对文艺精品创作的引导和鼓励。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文化创作氛围,着力歌颂我市、乃至全社会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展示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激发创造活力,用足文化资源,在市政府的积极引导和鼓励下,努力创作出一批文化底蕴深厚、时代气息浓郁、富有安庆特色的文艺精品力作。
要积极扶持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健康发展。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在校园建设上、在全国艺术类学校中都属于一流的高职院校,但内部基础教学的配套设施较差、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每年经费缺口近千万元。请政府在教育费附加中予以重点安排。同时减免表演类学生学费,以利于遴选那些经济条件差,但具有表演天赋的优秀新苗入学。要根据艺术类学校教师的特殊需要,给予学院更多的引进人才的自主权,放宽政策,允许一些年龄偏大、但舞台经验丰富、德艺双馨的演员入校任教。
要加大对民营剧团的扶持。积极鼓励成立民间黄梅戏剧团,放宽审批许可。充分发挥民营剧团来源于基层,服务于群众的特点。结合当前文化市场,多为民营剧团提供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剧本,服务基层、服务群众。鼓励民营剧团结合实践,创作积极向上的、符合群众需要的文艺作品。对民营剧团演职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要与国有剧团一样的标准来执行。
(三)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紧紧抓住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围绕《安庆市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努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印刷包装、工艺美术、广告会展、文化传媒、文化创意、图书发行等文化产业。要因地制宜,优化文化产业布局,使之协调发展。要扶持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中小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全面推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文化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管理体制,努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引进专业人才,强化在职人员业务培训,着力调整人才结构,不断提高文化队伍整体素质。
(五)要统筹资金安排,切实保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民生工程建设资金的落实。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各级政府要确保每年对文化建设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保证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文化建设的比重逐年增加。我市的“实施意见”也明确规定,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确保每年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幅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十二五”末全市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设立“文化强市”建设专项资金,从2012年开始,市财政预算每年安排2000万元,并按照市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加大资金规模,……。”因此,各级政府对文化建设资金的投入要进一步高度重视,要落实在工作中。在加强政府投入的基础上,要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措资金,以解决资金这一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对广电村村通、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等一些民生工程建设,各级政府一定要按照政策要求各负其责,在按期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认真管理,做好服务。让广大群众切实得到实惠,丰富文化生活,享受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