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人大代表 > 代表风采 >
代表风采

扎根基层 无悔青春——赵余庆 安徽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发布时间:2016-03-30     阅读次数:

 

   2008年,年仅24岁的赵余庆被选聘为余湾村委会委员,面对村里的大事、小事、家长里短事,她踏实、敬业,件件挂心头;这一干便是7年,她在农村奉献了青春,将一腔热情洒在了最基层;
2012年,她被推选为省人大代表,光荣与责任并重,从而她又多了一项为民建言的使命。她用真情投入农村、真心融入群众,察民情、建民意,一腔赤诚传民声。
 
一腔热情洒村间
       2008年赵余庆刚进村时,接手的第一项工作便是计生,作为“初来乍到”的新人,很多情况都不熟悉,但她凭着踏实勤恳的作风,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学习,在与村委会工作人员以及村民的广泛接触中逐渐地熟悉了村情。于是村里的大小事只要是可以使上劲、帮上忙的事情,她都跑前跑后,义不容辞,成了村里干部离不开的“助手”,村民们的“贴心人”。在09年度年终考核时,赵余庆很荣幸地被杨桥镇授予计生先进个人,“这是对我个人能力的肯定,给予我莫大的鼓舞,也激发我要更应沉下心来干工作。”
与记者谈起村里的工作,赵余庆像老友重逢似地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记者从这位年轻的村干部身上看到了无限的活力与热情,真是句句聊民生,字字见真情,比如,重大疾病报销比例、乡村诊所的规范管理、城乡养老保险的缴纳,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非农户口的转换,失地农民待遇问题、加强4050人员就业培训等等。“这些都是我平时工作中广泛接触到的现实问题,我很想能帮助解决的就帮忙,尽力而为吧。”赵余庆表示:“我进村委第3年,也就是2011年初,因为4.8级地震导致杨桥部分危房需要改造、安置,于是,我和村委上下面临了一场艰巨的任务———征迁和修路。土地,对于现在的农村来说,基本都是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是不可多得的。在2011年安置点建设中,当时涉及到2个村民组,近百户村民,我们村两委以及杨桥镇党委政府,真的是没日没夜地上门入户做村民的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不行,那就多上几次门。我们几乎每晚都到12点,甚至会更晚。虽然涉及的户数多,我们也很辛苦,但最终还是规定时间之前将规划内的土地拿了下来。虽然很累很苦,但是,能解决大多数村民的困难,我们再苦再累也不算什么。”
一心扑在工作上的赵余庆很难兼顾到自己的家庭,言谈中也难掩愧疚之情,“说句实话,在我工作的这几年里,我真的愧对我的宝宝,她自从出生满月后,我就上班了,几乎没有好好地带过她。在她最需要我陪伴的时候,我没有时间,她偶尔也会问我:妈妈,你怎么老是上班啊?我无法用成人的语言来解释,再后来,我会找时间和她说我的工作,慢慢的,现在她懂事了,也知道了,现在我一回家,她常问的是:妈妈,你还上不上班?!其实谁不想多陪陪自己的父母、儿女,但是,就因为自己的工作性质,是没有办法的。在安置点建设和道路拆迁过程中,很多时候,我和宝宝几天说不上一句话。我晚上回去,她已经睡了,我早上起来,她上学了!也许作为一名女性,在工作的同时要比男性付出的多很多,但其中的艰辛却鲜为人知。但无论怎么样,真的只要问心无愧,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
汗水洒村间,苦中亦有甜。虽然事无巨细,繁杂琐碎,但一听到村民由衷地对自己道谢时,赵余庆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大部分村民都是很淳朴的,帮助他们也许只是本职工作或举手之劳,但在他们心里却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解决对于他们来说很棘手的事情时,他们会很感激的。”
 
满腔热忱传民声
      兢兢业业的工作换来了周围人的认可和支持,2012年,赵余庆被推选为省人大代表,光荣与责任并重,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省人大代表,赵余庆感到责无旁贷:“多倾听群众的声音,将他们的真实想法记录下来。而对于我们的建议,希望上级部门能够给予直接回复。”
      几年的基层工作使她更加关注百姓疾苦,民生问题。今年省两会上,赵余庆就领衔众提出了“关于解决安庆宜秀区罗岭镇原狮岭村困难群体生活保障问题的议案”,赵余庆告诉记者,罗岭镇原狮岭村(现属小龙山社区)地理位置特殊,面临菜子湖,背靠小龙山,仅有一条沙石路与外贯通,交通极其不便。解放以来,该村村民无一分田地,全靠制作土陶瓷为生,村民享受国家返销粮政策。90年代后期至区划调整(2005年)期间,原狮岭村为桐城市“扶贫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然而,该村村民因无田地,相关惠民政策与之无缘;祖祖辈辈生活依靠的土陶瓷制作业已被淘汰,众多村民面临着无经济来源、无生活出路的窘境。村里年轻人只能投亲靠友,奔走全国各地打工谋生,村里老年人无业可从,有的已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处于极其贫困的境地,同时,极少数特困户享受低保补贴也只能勉强度日。鉴于此,建议省政府参照“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政策以及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标准,解决其生活保障或社会救助问题。“其实在我们平时工作中还多次接触到一些特殊的困难户,他们都是人到中年,但因为体弱多病,没有经济来源,也缺少家人的照顾,但又因为年龄问题不能入住敬老院,而现行政策能给予的帮扶就是给他们申请低保,可对他们来说仍然杯水车薪。所以对于这类特殊群体,希望能有相应的帮扶政策。”
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民将自家的土地用于城市统一规划建设,这也就有出现了很多的失地农民。“针对农村这块,现在领取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每个月150元,需女年满55周岁,男年满60周岁。自从失地后,很多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基本都是老弱妇孺。现在的社会,对于没有劳动能力、劳动能力低或是没有其他收入的人,每个月150元,不能满足现在的日常生活所需。所以建议:一是提高被征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二是能否将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年龄条件降低?男女都需年满55周岁?三是能否在创业、就业等方面给予被征地农民的相应的优惠政策扶持?”
扎根基层7年,经风雨、见世面,赵余庆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应该说是经验、能力有所增长,这期间也离不开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赵余庆由衷地表示,今后还要不断加强自身阅历和修养,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多倾听他们的声音,记录他们的真实想法。传情达意的同时在岗位上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真正做到让青春无悔。

(人选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