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人大代表 > 代表风采 >
代表风采

张承锋:擦亮群众幸福“底色”

发布时间:2024-03-05     阅读次数:

  “为村民解忧、促邻里和谐、帮群众增收,帮助群众解决这些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才能提升群众幸福感,提升我履职的收获感。”北中镇第九届人大代表、玉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承锋说。当选镇人大代表3年多以来,张承锋从民生小事入手,尽心竭力履行代表职责,用实际行动抒写了对人民的满腔赤诚。

  打通边界“最后一公里”

  玉岭村地处皖鄂两省交界,是通往湖北省英山县、蕲春县的主要交通路口,边贸往来人员频繁。但是,交界1.4公里断头路给两省群众出行带来困难,尤其道路两侧没有安装路灯,到了晚上村民只能借着农户微弱的灯光出行。“蹭灯出行不仅不方便,也给过往的群众带来安全隐患。”张承锋说。

  彼时的张承锋刚刚当选镇人大代表不久,为了解决群众“蹭灯出行”的窘迫,他开始积极奔走。张承锋实地调研,与两省代表联合向相关部门反映。在张承锋和其他代表的共同推动下,通过两省联动,投资60多万元,1.4公里的跨省断头路被打通。2023年10月,投资5万元,公路两旁还安装了38盏太阳能路灯。“如今,灯火通明,群众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家住两省交界的玉岭村罗畈组村民查方宇老人高兴地说。

  当好群众心目中“和事佬”

  群众“下单”,代表“服务”,张承锋响应镇人大开展的“听民声、惠民生、促和谐”行动,积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在履职中,除了解决群众身边的各种民生“小”事,张承锋还当起了“和事佬”。

  2023年上半年,村民张国华与邻居因山界问题产生矛盾纠纷。张承锋得知这一情况,与村里“和事佬”一道,分别与当事人双方进行沟通、调解。由于分界时间久远,山上人迹稀少,草木生长旺盛,原先划分的山界早已模糊不清。他和“和事佬”耐心地讲道理、谈人情,安抚好双方情绪,然后找到当年分山界的相关人员,带上资料,上山为双方重新确定界线。经过实地核查,张承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矛盾双方迅速“罢兵停火”,最终达成和解协议。事后,当事人张国华逢人就夸赞说:“张代表处理问题公平公正,我们群众信服。”

  这件小事给张承锋启示很大。村里的事大多是家长里短的锁事,却也是关系群众和谐相处的大事,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破解乡村治理难题,仅靠村“两委”力量是有限的。在他的推动下,玉岭村成立了“和事佬”调解工作站,聘请了老党员、老干部、老代表、老战士、老模范等10名“五老”人员。因为“和事佬”们离群众近,基层生活工作经验丰富,在化解矛盾纠纷时,凭借草根智慧的“土方子”,更加游刃有余,也让当地群众更加信服。2023年,玉岭村“和事佬”调解工作站共开展各类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等宣传15次,调解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15起,矛盾纠纷调处率达100%,成功率达98%。如今,玉岭村基层治理进一步加强,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其“和事佬”调解经验做法,还被全县宣传推广。

  擦亮农村人居环境“底色”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山区村没有啥像样的产业,不靠砍柴日子咋过?”“几辈人都以砍柴为生,换大米油盐,破坏生态环境不说,还付出了吃子孙饭的代价。”上任伊始,张承锋召开了民生议事会,一提起“毁林”这个话题,村民们就满腹意见、苦不堪言。改变,迫在眉睫。“我们一定会把大家的意见向上反映,尽快帮助大家解决困难。”张承锋当场就对村民作出郑重承诺。在此后的日子里,张承锋带着村“两委”和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爬遍了村里的荒山荒坡,走遍了村里的大街小巷,处处细致调研,时时寻问良方。在加强森林防火的同时,并征得村民同意和支持,2019年,玉岭村流转农户荒山荒地300亩,发展高山富硒有机茶园。通过几年的努力,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带着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张承锋当选镇人大代表,肩上又多了一项责任。他在镇人代会或每月代表提建议的时候,经过进一步调研,向镇人大提出《关于加强山区生态修复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议》。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张承锋带领村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对村庄进行科学规划,建设中坚决不拆老房、不砍老树、不赶老户,尽量保留和突显“山村味”,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如今,“和美玉岭”成为了跨省边界的一道风景,大大提升了乡村生态环境质量。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张承锋扎根一线,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让履职答卷载满民意,让群众群众受益。“下一步,我将继续把人民群众的问题放在首位,以群众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紧盯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实现靶向发力,让民生福祉成色更足。”张承锋说道。(吴承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