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机关工作 > 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

关于全市统计依法行政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4-04-30     阅读次数:

 

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
2014年4月28日
 
主任会议:
根据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3月上中旬,在分管主任的带领下,财经工委会同内司工委、市统计局组成调研组,对全市统计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     基本概况及特征
这次调研,重点围绕统计依法行政责任落实、统计基础建设、统计行为规范和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等情况展开。在听取市统计局全面汇报的基础上,分三个小组,赴桐城、怀宁、潜山、岳西、大观、宜秀等6个县(市)区,深入6个乡镇和12家企业查看统计资料并座谈等方式,了解基层真实情况。调研中,现场分析查摆问题,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总体看,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教育,扎实推进统计事业健康发展,统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快统计信息化进程,着力提高依法统计的能力,努力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市统计局积极履行职能,促进统计服务水平有新突破、统计基础工作有新加强、数据质量有新提高、统计公信力有新提升。全市统计依法行政工作体现出以下特征:
1、机构明确。市、县两级均成立统计普法执法领导小组,明确了普法执法办事机构;各乡级统计机构也明确了一名兼职普法执法人员。
2、制度健全。各级积极落实统计依法行政九项规范化制度,重点执行各项统计专业制度和统计法规制度,部分县(市)区还聘请法律顾问,为推进依法统计提供了制度保障。
3、责任落实。各县(市)区均围绕统计工作任务,制定年度法制工作计划,并积极推行依法行政责任制,有的还将依法行政责任进一步分解细化,与乡镇签订责任书,将行政执法责任落实到位。
4、主体合法。统计部门所有人员、大部分乡镇首席统计员都办理了《统计执法检查证》,做到了执法主体合法;严格执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四上”企业统计从业人员大多数经过专业培训,实行持证上岗。
5、行为规范。依法统计行为基本规范,企业“一套表”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用专门的电脑独立进行联网直报,严守联网直报“四条红线”,并按照专业要求进行台账设置。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调研认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市全面推进统计依法行政还面临以下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1、基层队伍须进一步加强。目前,大观区、宜秀区、市开发区尚未设置独立的统计机构。各乡镇虽设了统计站,但多数与其他机构合署,统计人员1到2人,大多为兼职,且变动频繁、新手多,对数据质量等难以实施有效的把关。建议:进一步完善县(市)区统计机构,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重视加强行政村的统计工作;同时,抓好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持证上岗率,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强化统计管理,努力提升统计水平
2、基本保障须进一步强化。乡、村两级统计经费普遍不足,统计手段不够先进;一些基层单位未按照统计制度的要求,做好统计基础性工作,源头核心数据依据不扎实,报送统计数据的随意性很大。建议建立健全统计经费保障机制,认真研究落实基层统计人员的政治经济待遇问题,巩固完善市、县、乡镇统计网络有效连接,进一步提升联网直报平台的整体运行能力,加快统计信息化进程
3执法力度须进一步加大。部分统计人员对数据差错、报表迟报等行为,碍于情面“不敢执法”,存在“重检查、轻处罚”现象,查处违法案件的警示作用不明显。建议:深入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注重建章立制,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严肃查处各种统计违法行为,并加大对统计违法有关领导和企业的追责处罚力度,优化统计环境,维护统计的严肃性,全面推进依法治统。
4、数据质量须进一步提高。一些地方和部门受地区排名或目标考核的影响,存在不愿提供真实的统计数据、迟报统计报表等现象,直接导致数据失真,严重影响了统计公信力。建议:不断创新依法统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指导企业健全统计岗位责任制度,做好原始统计记录和统计台账,确保源头数据真实可靠。树立全新统计数据质量理念,结合统计报表内容协调统计、会计、业务三项核算,做到数出有据,保障统计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