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忠尧
安庆市位于省境西南部,长江北岸,与江西省相望,是长江流域至要河港。全市面积15398平方千米。历史上,三国时曾于此建山口城、吕蒙城,北宋时在此设德庆军,南宋改安庆军,后升安庆府,元改为安庆路。1949年设安庆市,1979由省直辖,1988年安庆地区并入安庆市,别称“宜城”。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市南界,纳华阳河、皖河等支流,区内湖泊众多,水运发达。安庆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农作物以水稻、棉花、油料为主。盛产茶叶、鱼虾。工业有石化、制造、有色、轻工四大种类。
安庆是个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的古城。从市郊“张四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骨器来看,早在七千年前,即公元前五十一世纪的母系氏族公社后期,亦即传说中的神农氏以前,人类已经在张四墩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劳动生息。据《书·禹贡》所载古九州区划,这里属扬州之域。春秋时代分属皖国、桐国。秦统一全国后,这里属扬州九江郡。汉属舒、皖两县。三国时属吴庐江郡皖县。晋初属舒、皖两县,东晋属舒、怀宁。南朝宋,齐属晋熙郡阴安、怀宁。南朝梁属枞阳郡阴安、晋州怀宁。北齐、南朝陈属枞阳郡阴安,怀宁。隋属同安郡同安县和同安郡怀宁县。唐属舒州同安郡(至德年间曾一度置盛唐郡)桐城,怀宁。南唐,后周,北宋初均属舒州桐城、怀宁。北宋政和五年(1115)改同安郡为舒州德庆军。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为舒州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升舒州安庆军为舒州安庆府,府治在今潜山县城。南宋建立安庆府制不久,金兵渡淮南侵,安庆知府黄干于嘉定十年(1217)奏请朝廷,在大龙山之南、宜城渡之北的盛唐山麓,建筑城池,并将府治移此,以备战守。不久,安庆府复还旧治,建城工程即止。绍定四年(1231),安庆知府赵某(名已佚)第二次筑安庆城,但仍未全部建成。端平元年(1234),蒙古军挥戈南下。次年,安庆府移治罗刹州、扬槎州,以避蒙古军兵锋。景定元年(1260),沿江制置大使马光祖复筑安庆城,安庆府和附郭怀宁县均迁治于此。建城工程从嘉定十年始至景定元年完工,前后历时四十余年。府城周围九里许,开五门:东枞阳门,东南康济门,南盛唐门,西正观门,北集贤门。元改安庆府为安庆路。明初改为宁江府,后复名安庆府。清康熙六年(1667),分建安徽省,以安庆府治为省会,但安徽布政使司仍在江宁(今南京市)。乾隆二十五年(1760),安徽布政使司从江宁迁至安庆城,后一八五三年至一八六一年太平军占领安庆城,安徽巡抚衙门暂迁庐州(今合肥市),一九三八年一月,因日军临近,省治临时迁六安,除去这两段时问,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前后计一百六十余年。从抗战胜利时起至解放前夕,安庆城是国民党安庆专员公署和怀宁县治所在地。一九四九年安庆解放,江淮军区析怀宁县城(即安庆城)与近郊设安庆市,此后,安庆亦一直是专署、行署驻地。安庆城别称宜城,其由来有二说。马祖光《建康志》云:三国时,这里曾设一座“疑城”,后讹“疑”为“宜”,习称“宜城”。另一说法是;东晋诗人郭璞,精“卜筮之术",途经这里,观察形胜,以为“此地宜城”,后人因以为名。
又因地处皖河入江之口,春秋时期属皖国,故又称皖江、皖城。还因隋唐以后曾属同安郡、舒州,所以有时也称同安城、舒州。
安庆市地处长江中下游,上接湘鄂,下衔吴越,地势非常险要。南唐徐锴形容其战略地位云:“中国(旧指中原地区)得之可以制江表,江表得之亦可以乱中国。吴孙权克皖而曹魏不宁,周世宗平淮而李氏穷蹙。”《明一统志》称安庆城为“淮服之屏蔽,江介之要冲”。明末清初著名诗人钱澄之咏安庆形胜的诗中也有:“长江万里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句。因此,早在三国时代,这里就先后修筑了吕蒙城和皖口城,是长江北岸的一个重镇要塞。此后,安庆城下,战事频繁。元朝末年,红巾军将领赵普胜、陈友谅与元将余阙在安庆城下进行了前后达七年之久的争夺战。明正德年问,宁王宸濠反叛朝廷,率众六万,号称十万,从南昌经鄱阳湖,顺江而下,直取安庆。都督佥事杨锐与知府张文锦、指挥崔文守御甚固,宸濠百计攻打,终不能克,最后被迫回援老巢南昌而全军覆没。明朝末年,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曾连营百里,进逼安庆,使明朝的陪都南京受到极大威胁。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安庆保卫战,进行了一年又四个多月,惊天地而泣鬼神。近代民主革命时期,安庆城头义旗迭举,先驱者辈出。徐锡麟、熊成基先后领导的起义,皆为当时震惊中外的民主革命先声。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安庆城郊菜子湖、花山、大龙湾、石塘湖、月形山,广济圩,八都湖等地,先后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使盘据安庆城的日军处于被包围之中。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首先突破了敌人在安庆、芜湖之间的防线,胜利地完成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历史任务。
安庆向来是人文荟萃之地。古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民族英雄,如李白、王安石、陆游、文天祥、史可法、张英,刘大魁、姚鼐、袁枚、邓廷桢等,都曾来过安庆,留下了大量歌颂安庆名山胜水的绮丽篇章。早在清代末年,安庆即兴办了全省最早的大、中学堂。一八九八年,安庆创办了求实学堂,后改为求实大:学堂、高等学堂,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曾任该校监督,近代著名文学家苏曼殊曾在该校任教。一九一二年秋,陈独秀就该校校舍筹办安徽大学。一九二七年正式建立安徽大学,这是安徽省的第一所大学。中等学校,女子中学的创办,也在全省之先。全省第一座图书馆于一九一三年三月在安庆建立。一九O四年至北伐战争前,《安徽俗话报》、《安徽船大日报》,《平议报》,《黎明周报》、《安庆学生报》、《寸铁》、《洪流》、《通俗教育报》等报刊,在安庆先后出版,对安徽全省以至全国都有很大影响。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在安庆发表支持安徽督军柏文蔚焚烧鸦片的讲演。文化名人郁达夫、胡适曾来安庆任教或讲学。陈独秀、恽代英、任弼时,王步文、俞昌准、郭沫若、周新民等著名的革命者,曾在安庆进行革命活动,谱写了一曲又一曲革命壮歌。
张四墩新石器文化遗址
一九八O年夏,安徽省文物考古队会同安庆市文物管理处和安庆市博物馆,在距安庆市区七公里的白泽湖乡张四墩新石器文化遗址进行联合考察和发掘,出土文物有石器、骨器,陶器和青铜器。这个遗址叠压了两个文化层,年代跨度很大,由距今约七千年——五千年的母系氏族公社后期到约前十六世纪——前十一世纪的商代。
张四墩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石器有石斧,石磷,石凿,石网坠、石镞、石璜等。这些石器的造型均比较规整。骨器有骨蚌器。陶器有鼎、鬲、圜,釜、网坠、纺轮等。陶质多为夹沙陶,也有细泥陶、白陶等。纹饰以刻画纹为主,间有方格纹、绳纹、篮纹、篦纹。铜器有铜针、铜鱼钩等。此外,还发现有完好的灰坑。
这些遗物出土,揭示了早在约七千年至五千年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长江中下游的北岸今安庆市这块地方,从事原始的狩猎、渔业、农业生产活动。这个遗址与和县古猿人遗址同位于长江中下游阶地。因此,把张四墩新石器文化遗址发掘出来的远古人类的遗物,与和县古猿人遗址中发现的动物群化石以及角器、骨器等遗物联系起来研究,对于探索中华文化的渊源和长江阶地的发育史,研究人类在长江中下游的活动,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实物资料。
发生在山口古城的故事
距安庆城西约十五华里,地当皖河入江之口的山口镇,古时叫皖口城或南皖城、皖城,也叫皖阳县或山口城。现在它虽然不为人所熟知,但早在三国和南北朝时期,作为历史舞台的一角,曾经有许多英雄豪杰在这里叱咤风云,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
汉建安十八年(213),曹操派朱光屯田于皖。“其地上控肥淮”。为东吴所必争。孙权哪能容得曹操在那里屯田,于是决定亲征,夺取皖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曹公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于是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蒙乃荐}j。于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袍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由这个记载来看,曹操、孙权都非常重视这个地方的得失,争夺战打得非常激烈。
《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周鲂断发赚曹休”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魏帝曹睿为了灭吴,命大将曹休、司马懿、贾逵分兵三路攻吴。曹休兵临皖城,担任主攻任务。孙权闻报,亲临前线,命辅国大将军、平北都元帅陆逊总率江南八十一郡并荆州之众七十余万拒敌。大战之前,吴鄱阳太守周鲂亲至皖城向曹休诈降,并割断自己的头发以示诚心。赚得曹休在陆逊早已布置重兵防守的皖城一带展丌全面进攻。结果,曹休全军覆没于距皖城不远的石亭,本人也几乎丧命。这次大战,东吴一方就动员了军民七十多万人,曹兵死伤、逃回的不算,光投降东吴的就有数万之众!可见战争规模之大。而大战之前,身为一郡太守的周鲂来个断发赚曹休的“精采表演”,可谓“戏中有戏”!如认为小说家言不足为据,史书却有如下记载:“黄武七年(228)秋八月,权至皖口,使将军陆逊督诸将大破休于石亭。”(《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晋咸宁四年(278),吴人犬佃皖城,晋派应绰破之。《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四年》:“吴人大佃皖城,欲谋入寇。都督扬州诸军事王浑遣扬州刺史应绰攻破之,斩首五千级,焚其积谷百八十余万斛,践稻田四千余顷,毁船六百余艘。”从晋人的战果来看,这次战争的规模还是不小的。他们为什么对这个地方感到兴趣呢?《读史方舆纪要》说得好:“盖其地上控淮肥,山深水衍,战守之资也。”《陈书·高祖纪下》:“[永定三年(559)夏闰四月)丁酉,遣镇将军徐度率众城南皖城。”这里山口镇筑城见于史书的最早记载。也可以看出,早在南北朝时期,今山口镇已是长江北岸的一个军事重镇了。
宋代,这里又发生一场影响深远的大战。《宋宫十八朝演义》第十九回写道;宋太祖命曹彬领大兵十万伐南唐,兵临金陵城下。南唐神卫军都虞候朱全赞率众号十五万从湖口入援,顺流而下,暂泊皖口。曹彬命大将王明、刘遇火速联合阻击。朱全赞纵火拒战,碰着北风忽起,大火反而向自己方面烧来。朱全赞所部十五万众大溃败,自己也被宋军活捉。南唐援军在皖口全军覆没,金陵便成了一座孤城,南唐主李煜只得不战而降。从此,江南大部地区遂为宋所有,进一步奠定了北宋的统一局面。这一战役也见于正史。《宋史·太祖纪三》;“(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冬三月,曹彬遣都虞候刘遇破江南军于皖口,擒其将朱全赞,王晖。”读过《三国志》,《陈书》.《宋史》,《资治通鉴》,《三国演义》、《宋宫十八朝演义》之后,发现这个不很出名的山口镇在古代却曾经多次发生规模很大战事,能不惊奇?到安庆的游客确实值得挤些时间前往山口镇一游,既可领略皖河入江地带的风貌,又可遥想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