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由于建国初期召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还不具备,中共中央决定采取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过渡办法。1949年4月23日我市解放。7月,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市人民政府,依据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着手市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工作,9月会议召开。1949年9月至1953年7月,先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十次。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及其闭会期间所设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代行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积极开展工作,对于团结、动员全市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行社会变革,扩大统一战线、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由每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选举产生,设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委员若干人,休会期间对外代表一切,对内负责会务、行政工作。由主席主持,推定秘书长协助工作,既是市人民代表会议常设机构,又是市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
1953年8月至1954年3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普选产生市人民代表198人,于1954年8月4日召开市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至此,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也就完成历史任务。市人民政府改为市人民委员会。从第一届至第六届市人民代表大会期间(1953.8—1966.2),共举行十三次会议(一届四次,二届两次,三届两次,四届两次,五届两次,六届一次)。每次人民代表大会均由市人民委员会召集。
“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市人民代表大会停止了活动。1968年8月,市革命委员会成立,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拨乱反正,恢复和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79年6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决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作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
1980年3月至6月,依照《宪法》规定,市辖三区进行县级直接选举,选出区人大代表1173名。7、8月,迎江区、大观区、郊区相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区人大常委会,选出市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651名。1980年9月16日至21日,市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出安庆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这是市人民代表大会停止活动十六年后的第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市革命委员会改为市人民政府,设立安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从此,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开始制度化、法律化。
1983年4月,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根据全国和省人大常委会有关文件的精神,通过了提前换届的决议。各区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290名市九届人大代表,12月,市九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顺利地实现了新老干部的交替和合作。
1984年1月至5月,区、乡两级人大代表进行换届选举。郊区十一个乡召开了乡人民代表大会,人民公社改为乡政府。
1986年,区、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届满。当年12月开始换届选举,1987年5月结束。1987年11月,三个区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市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60名。1988年1月,市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产生新的一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1988年8月17日,国务院关于调整安庆地区行政区划的决定,撤销安庆地区和原安庆市,新组建安庆市。新组建的安庆市管辖范围为三区八县,面积15388平方公里,总人口540万人。依据《地方组织法》规定,行政区划的变更,原市十届人民代表大会虽然任期未满,但不能继续行使职权,因此亟待换届选举,原市人大常委会称为市人大常委会(筹)。
中共安徽省委、省人大常委会对我市召开市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非常重视。行政区划调整后,省委及时组建安庆市(筹建)政权机关领导班子,并提出“加强领导,抓紧筹备,精心组织,务必把会议开好”的要求;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成立了市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筹备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代表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半年多来,在中共安庆市委领导下,由于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和县、区人大共同努力,讲团结,顾大局,历时半年多的大会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绪。
1989年5月13日,市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安庆召开,本届代表名额550人,任期五年。这次会议是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安庆行政区划调整后,新安庆市首次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为全市人民瞩目,安庆市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会议突出了“团结、稳定、发展”的主题,充满了互相理解和实事求是的气氛。经过全体代表们的共同努力,会议完成了三项议程:一是审议并批准了市政府今后五年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审议并批准市政府关于198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财政预算报告。确立了“依托城市、面向农村、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工作思路,勾划出城乡一体化的轮廓,为我市长期稳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二是选举产生了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政府新的领导班子和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为进一步完成区划调整,推进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三是奠定了一个励精图治、团结奋斗的基础,为人民代表参政议政,为各界人士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途径,是一次振奋精神、增强信心的大会,推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大会。
依据《地方组织法》第二章第六条规定,1994年4月,市十一届人大任期届满。同年4月23日,市十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安庆召开,本届代表名额550名,任期五年。这次大会是在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换届会议。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会议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会议审议和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以及“两院”工作报告。通过了各项决议,选举产生了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政府新的领导班子和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代表从“团结、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认真履行代表的职责,为振兴安庆献计献策,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这次大会对于进一步动员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励精图治、真抓实干,团结奋进、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步伐,为提前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
1999年4月,市十二届人大任期届满。依照《地方组织法》规定,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于同年4月6日在安庆召开。本届代表名额477名,任期五年。本次人大换届会议,是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七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决战姿态,把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代表,受人民的重托,担当着跨世纪的历史责任,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大会认真听取并审议了上届人大常委会和政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审议批准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决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过去的五年工作,共同商讨确定了今后五年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经过酝酿协商、充分发扬民主,依照法律规定程序,选举产生了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政府新的领导班子、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会议自始至终洋溢着团结、民主和热烈的气氛。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激励、动员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同心同德,奋发进取,满怀信心地把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依据《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市委建议2003年8月27至28日召开市十三届人大第六次会议,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补选市政府市长。经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作出决定,市十三届人大第六次会议于2003年8月27日至28日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全市人民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市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和全市人民的重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政治热情,认真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市人民政府市长。这次会议对于继续保持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动员全市上下协力同心完成今年全年的目标任务,为实现追赶式前进、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好头、起好步,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2004年2月,市十三届人大任期届满。依据《地方组织法》规定,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于同年2月10日在安庆召开。本届代表477名。这次大会是新世纪举行的第一次换届的大会。大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七次、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追赶式前进、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代表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听取审议了人大常委会、政府和“两院”工作报告。会议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选举产生了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政府新的领导班子、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充分反映了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了全市人民的意志和愿望。这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鼓劲的大会,它的胜利召开,对于我们顺利完成“十五”计划,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必将产生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自八十年代初重新恢复和稳步发展,已经走过20余年的历程。其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经历七届,县(市、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乡镇人大也相继设立,并不断发展壮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尤其是1989年安庆行政区划调整以后,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中共安庆市委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无论在强化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方面,还是在依法决定重大事项,做好人事任免工作,积极发挥代表作用以及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市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保障和推动全市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